近年来,民航局党组高度重视运行大数据共享工作,在 “一二三三四”新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中,提出建设完善“三张网络”。 2017年以来,由运行监控中心牵头通过“共享协议”方式、联席会议机制,推进业内各单位的运行数据开放共享。2018年10月底,“中国民航运行数据中心”挂牌,今年9月底,一期工程项目投入试运行。民航运行大数据开放共享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也呈现出从有到大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加入运行数据共享协议的民航运行单位达72家,共享数据范围为10个主类别、23个子类别,共263项,涵盖了航班信息、机场资源、航空器信息、客货信息、机组信息及运行品质分析等领域。
12月24日,为贯彻落实民航深化改革工作任务,加快推动民航运行大数据共享的实效化、标准化,不断提升民航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民航局召开全国民航运行大数据共享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
民航局副局长吕尔学在会议上表示,民航运行大数据共享工作不仅局限于信息技术、运行生产、组织协调指挥、精准行业宏观调控和监管等层面,还将会深刻改变整个行业的运行监控体系,有利于深入推进民航运行领域数字化转型,成为建设“智慧民航”的重要内容和工作抓手,在构建新时代民航行业治理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行业系统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民航将充分运用数据作为决策支持依据,不断提升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下的协同运行决策水平。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机场、重点航路航线、重要时间节点的运行效率,针对可能影响以及实时运行反映出的趋势性问题,通过数据共享和应用,前移运行关口,加强会商研判,增强情景意识,及时有效采取应对措施,缓解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确保运行平稳有序。各机场会充分运用运行大数据,通过综合分析气象预报、保障能力、旅客服务、公司运营等方面数据,辅助编排计划动态调整方案,为应对大面积延误处置提供有力支持。在春运、暑运等生产旺季以及重要节假日期间的航班运行,同样利用运行大数据,深入分析运行特点,实施差异化政策、分类管理、精准管理,更好地满足实际保障需要。
民航局还将充分运用运行大数据,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分析飞行、空管、机场等主要数据信息,有效监测运行风险,实现由被动处置到主动应对的转变,做好事前预警;打破信息孤岛,通过对运行大数据与各类资源数据的多维融合,集信息传递、运行数据、资源调配、响应措施为一体,打造应急处置“一张图”,形成统一的态势感知和整体合力,真正实现应急处置的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和多方联动,做到事中快速响应、协同应对。
民航局将主动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融合大趋势,深入推进民航与综合交通运行大数据深度融合。各大机场将重点通过与城市和综合交通信息系统相关数据融合,为旅客进出机场提供便利。各航空公司将会同中国航信加快建设服务于“空铁联运”信息系统平台。在提升空铁联运服务方面,航空公司、中国航信要与铁路企业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搭建信息系统平台,有效支撑联程运输产品发布,持续拓展覆盖范围,推动实现旅客“一站购票、一证通关、无缝衔接”,便利联运旅客行程延误退改签和客票结算。根据需要在机场、车站互设中转服务中心,并互相提供抵离信息。开展常旅客计划、特殊旅客保障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基于运行大数据,研究优化“空铁联运”机制下的列车与航班计划编排。
据了解,民航局将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主要通用航空单位相关运行数据交互试点工作,促使国内主要通航企业加强自身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入民航低空服务保障体系,进而主动对接目前民航各类数据处理系统,加快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联,促进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比翼齐飞。除此之外,还将努力用2年时间实现民航运行大数据共享范围覆盖各运输航空运行主体单位,尤其加强国内中小运输航空公司和境外航空公司的运行大数据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