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全国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热情高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低空经济涉及领域广,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多。低空经济的发力点到底应该放在哪里?经过一年来的学习和思考,笔者认为,低空经济发力点应优先聚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牵引和带动低空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
一、低空经济发力点优先聚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明确要求
低空经济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最先出自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该《纲要》提出,节约集约利用通道线位资源、岸线资源、土地资源、空域资源、水域资源,促进交通通道由单一向综合、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减少对空间的分割,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统筹考虑多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协同和新型运输方式探索应用,实现陆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同、深度融合。推进交通与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交通运输与现代农业、生产制造、商贸金融等跨行业合作,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支持交通装备制造业延伸服务链条,促进现代装备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带动国产航空装备的产业化、商业化应用,强化交通运输与现代装备制造业的相互支撑。推动交通运输与生产制造、流通环节资源整合,鼓励物流组织模式与业态创新。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化”。
2024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推动收费公路政策优化”。
2024年12月《中办国办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提出,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推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行业发展。持续推进空管体制改革,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办国办印发的以上3个文件可以看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与深化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密不可分,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的重点领域。在此背景下,发展交通运输低空经济,对于民用航空来说,就是要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充分开发和利用低空空域资源,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大力发展现代低空航空装备制造,促进现代低空航空装备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带动国产航空装备的产业化、商业化应用,以此带动低空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
二、低空经济发力点优先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是推动交通强国发展的客观需求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截至2023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5万公里,其中高铁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高速公路里程超17.7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超2700个,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两位;45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1万公里,地铁网络规模居世界首位。
在民用航空交通运输方面,作为民用航空的“两翼”之一,运输航空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截至2023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已达259个,覆盖92%的地级市,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206条,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呑吐量12.6亿人次,货邮呑吐量1683.31万吨,航空运输业营业收入在7358亿元左右。运输航空对区域经济带动效应显著,尤其是在促进国际贸易、旅游业和高端服务业中作用突出。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作为民用航空另一翼的通用航空,与世界航空强国相比,差距巨大,成为全国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册的通用机场仅有449个,通用航空器3303架,通用航空全年飞行137.1万小时,而美国对公众开放的通用机场超过5000个,通用航空器21万多架,通用航空年飞行2500万小时左右。由于低空空域资源开发不足、通用机场建设进度缓慢、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所使用的航空器旅客座位数限制,以及补贴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我国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发展尚未在全国形成网络化、常态化运营,通用航空的交通运输属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民用航空运输在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中所占比重较低。据2022年数据统计,航空客运量占全国总客运量的比例约为3%左右,远低于公路约80%和铁路约17%,航空货运量占比更小,仅占约0.2%。据专家预测,从2021年至2035年,全国旅客出行量年均增速为3.2%左右,全社会货运量年均增速为2%左右。随着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大,旅客出行和社会物流需求快速增长,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地面交通运输车辆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多数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面对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注重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和城乡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推动交通运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扩大循环规模、提高循环效率、增强循环动能、降低循环成本、保障循环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提出发展交通运输低空经济,就是要充分发挥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加快开发利用低空空域资源,借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验,大力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为特色的低空新型电动航空器,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从“车轮上的中国”向“翅膀上的中国”的转变,促进现代航空装备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做大做强我国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
低空经济发力点优先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可以充分发挥通用航空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建设通用机场与高铁站、高速公路枢纽的衔接设施,实现“通航+高铁/公路”无缝接驳,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交通网络;充分利用通用航空灵活、快速、覆盖广的特点,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填补传统交通网络难以触及的空白领域,特别是发挥通用航空“小机型、小航程、小航线”的优势,通过无人机物流、eVTOL飞行器等现代低空交通工具,突破地理障碍,有效服务地形复杂、人口分散的山区、高原、海岛等地区,解决公路、铁路等地面交通难以覆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立体交通的毛细血管功能,填补传统交通网络短板,优化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结构,助力乡村振兴和边疆进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城市内和城市圈,低空交通通过开辟垂直空间分层运输(如货运无人机、空中出租车),可分流30%以上的短途高频运输,满足个性化、高效率出行需求,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升整体交通运输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在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领域,利用通用航空快速反应、机动灵活的特点,提升交通运输体系的灵活性,弥补地面交通中断的短板,提升航空应急保障能力,增强公共服务水平;通过航空旅游、短途运输等业态,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多元化。同时,低空经济的发力点优先聚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将有力推动无人机、电动飞机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交通运输领域技术突破和进步,促进科技创新和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提升,推动通用航空与5G、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智能飞行器、无人驾驶航空器,提升交通运输体系的科技含量和运行效率,推动智慧交通建设,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和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三、低空经济发力点优先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是低空制造和运营企业的利益诉求
“十三五”以来,随着我国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在航空材料、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我国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研发和制造(eVTOL)异军突起,以亿航、峰飞、小鹏汇天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eVTOL高科技企业研发出多种类型的新型低空交通运输航空器,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23年10月,广州亿航智能公司研制的EH-216S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取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成为全球第一个获得型号合格证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标志着我国低空飞行航空器的制造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为我国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eVTOL整机研发制造企业已超过40家。eVTOL研发制造和运营企业的最大利益诉求,就是期待在国家低空经济政策的推动下,通过深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改革,推动城市空中交通运输市场需求和广泛应用,不断优化运营环境,完善空域管理、飞行规则等,确保运营安全高效,促进EVTOL技术持续创新和升级。同时,期望国家出台有利于EVTOL研发、制造和运营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eVTOL等新型航空器起降点、充电站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EVTOL等新型航空器在城乡的广泛应用,提升公众对EVTOL的认知和接受度,在特定区域开展试点运营,积累经验并逐步推广,并随着市场需求增长,降低运营成本,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响应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确保运营安全。
2024年3月,工信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2027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国家对低空航空器研发和应用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为低空制造企业和运营企业的利益诉求带来福音。继2023年10月亿航智能公司EH-216S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取得型号合格证后,我国又有多家eVTOL企业,如沃飞长空、时的科技、沃兰特、小鹏汇天的多款eVTOL型号进入适航取证阶段。未来新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将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正如亿航智能公司董事长胡华智所说:“未来eVTOL一定能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交通工具,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这种舒适、安全、高效的交通工具”。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笔者认为,低空经济发展应紧紧围绕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这个中心,以加快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明确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优先地位。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将低空经济发力点优先聚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做好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制定促进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政策,明确低空交通作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路、铁路、运输航空、水运并列发展,明确低空交通在应急救援、航空物流、城市通勤、医疗救护等场景中的优先地位,给予政策、资金、空域管理等方面的专项支持。
二是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稳步推进空域分类管理,简化低空空域飞行审批流程,提升低空空域使用效率。加快低空智联网建设,突破低空智联关键技术,提升低空空域精细分配与动态管理能力,以支撑大规模、高密度、高复杂性低空运行环境,确保低空交通运输飞行安全。
三是加快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完善低空起降点布局,确保低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现有高铁站、高速公路、公交枢纽等高效衔接,实现各种交通运输设施无缝接驳;加快在城市交通枢纽、商业区、医院等关键区域建设多功能起降点,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低空交通运输网络。
四是提升低空航空器研发和适航审定能力。出台支持低空航空器研发制造政策,明确发展目标、技术路线和扶持措施,支持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低空航空器产业链。加强低空航空器适航审定体系建设,优化审定流程,缩短审定周期。建立健全低空航空器安全监管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五是推动低空航空器在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中的应用。在无人机物流、eVTOL城市客运等交通运输领域培育市场需求,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制定低空交通运输技术规范和运营标准,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营监管机制,制定应急响应预案,提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确保低空交通运输安全运营。
(注:本文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笔者现就职中国民用机场协会。)
|